2025-08-23 16:52
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中国旅业已进入“消费分层、技术重构、生态共生”的新阶段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产业链深度融合,未来五年将形成“城市群引领、县域崛起、城乡联动”的格局,成为全球文旅产业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标杆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旅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。在中国,旅业更是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。
近年来,中国旅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,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。
2025年的中国旅游市场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其活力与韧性。从暑期文旅消费季的密集活动,到入境免签政策引发的国际关注;从县域旅游的“反向崛起”,到元宇宙技术的沉浸式体验,行业正经历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质量跃升”的深刻转型。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《2025-2030年中国旅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中指出,中国旅业已进入“消费分层、技术重构、生态共生”的新阶段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产业链深度融合,未来五年将形成“城市群引领、县域崛起、城乡联动”的格局,成为全球文旅产业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标杆。
2025年,政策从“单点刺激”转向“系统赋能”,形成“顶层设计+地方落地+跨部门协同”的架构。文旅部牵头举办的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,通过“月月有主题、周周有活动”的密集安排,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,活动类型从传统节庆延伸至“夜游经济”“乡村研学”等细分领域。消费补贴与政策协同效应显著:5.7亿元消费补贴通过“满减券”“套餐折扣”等形式精准触达中低收入群体,长三角地区“门票+住宿+交通”打包补贴后,客单价大幅下降,直接带动区域暑期客流量显著增长。
与此同时,免签政策优化成为入境游增长的“催化剂”。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城市扩至37个,覆盖主要航空枢纽及区域中心城市,叠加区域性免签政策,入境手续简化至“线上申报+口岸核验”。政策红利下,入境游客中“二次来华”比例大幅提升,停留时间显著延长。国际传播的“精准化叙事”进一步放大效应:文旅部联合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“中国游”定制内容,面向东南亚市场推广“粤菜+潮汕功夫茶”线路,面向欧美市场推出“长城徒步+敦煌壁画修复”体验,精准触达不同客群需求。
旅游消费市场已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:顶部市场追求极致体验,中部市场注重性价比,底部市场强调基础需求。高端定制游客单价突破数万元,复购率超四成,私密别墅、游艇酒店等空间重构需求激增;经济型酒店与景区联票套餐销量显著增长,反映中部市场对“高性价比”的偏好。
需求端的分化倒逼供给端创新。Z世代(18-30岁)推动“小众化、社交化、定制化”成为主流,非遗手作体验、星空露营、城市漫步等搜索量大幅增长,定制旅游平台订单中“可调整环节”占比高,人均消费较标准化产品高出三成。银发经济(60岁以上)则聚焦“康养+文化”,红色教育、中医理疗、膳食调理等套餐年均接待老年团超十万人次,冬季“候鸟式旅居”产品客单价高,入住率超九成。
中研普华预测,2025-2030年,中国旅游产业将以年均显著增速扩张,203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数万亿元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%,成为全球第一大跨境旅游市场。增长动力来自三方面:
跨境旅游:出境游人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实现小幅增长,中东、非洲等新兴目的地占比提升;入境游市场在免签政策与技术赋能下快速回暖,文化体验类产品预订量飙升,预计占入境游消费的六成以上。
国内游升级:高端定制游占比超两成,主题旅游贡献四成增量。红色旅游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,生态旅游占比达旅游总收入的显著比例,Z世代“为了一座馆,奔赴一座城”的比例高,三星堆、晋祠等文化场馆成为暑期Top榜单常客。
县域崛起:高铁覆盖县市达大部分比例,生态+文化模式带动收入增长,政策扶持(如河北“旅游大巴周末高速免费”)推动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幅显著。西北县域旅游订单增幅领先,阿瓦提、轮台等“冷门小城”通过非遗活化、生态旅游等模式,将客单价大幅提升。
消费分层深化:高端市场聚焦“情绪价值”,高净值人群每年在旅游上的支出占营收比例高,且大部分愿意为独家体验支付溢价;中部市场通过“经济型酒店+景区联票”“AI行程规划”等模式提升性价比;县域市场则以“非遗体验+城市旅拍+研学旅行+康养生活”构建长期消费模型。
技术重构体验:元宇宙技术将打破时空界限,故宫、卢浮宫等文化地标推出AR导览服务,虚拟景区市场规模或达数百亿元;区块链技术实现机票、酒店资源的实时确权,供应商结算周期大幅缩短;AI动态定价模型覆盖大部分机票与酒店资源,旺季溢价降低,企业利润率提升。
生态共生升级:绿色旅游理念深入人心,文旅企业注重节能减排、生态保护,推出“零碳航班+绿色酒店”套餐,溢价空间吸引高净值客户;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行业责任,旅游收益反哺当地社区,促进文化传承与社会公平。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旅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显示:
航空联盟深化“一带一路”航线布局,国际航线增开,直采资源比例提升;酒店集团通过并购与品牌输出扩张版图,本土品牌境外门店年均增长显著。技术企业成为产业链新势力,华为、腾讯等提供5G专网、AI行程规划、区块链存证等解决方案,推动行业数字化改造。
OTA平台直连全球大部分旅游资源系统,动态定价模型降低旺季溢价,提升企业利润率;沉浸式体验(AR导览、智能翻译设备)普及率超四成,敦煌莫高窟的XR项目、TeamLab无界美术馆的光影交互技术,使游客复购率大幅提升。
亲子游、银发游、研学游等细分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研学游市场规模同比增长显著,头部机构与文旅部门、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,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、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成为热门研学基地;康养旅游市场聚焦森林疗养、温泉医疗、运动休闲等赛道,云南、海南等地推出“旅居养老”产品,客单价高,年均接待老年团超十万人次。
中国旅业的崛起,不仅是经济高速增长的缩影,更是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。从政策红利到消费升级,从技术重构到生态共生,行业正以“质效优先”的姿态重新定义全球旅游格局。
想了解更多旅业干货?点击查看中研普华最新研究报告《2025-2030年中国旅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,获取专业深度解析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江南JN体育